新闻动态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新闻动态

陌生的善意,患者的暖阳

2018-12-11 | 浏览次数:0

    张爱兰坐在桌前,望着丈夫把2018年的日历翻到了12月份,心想这一年总算陪丈夫平安度过了。2018年第一次收到丈夫周勇的病危通知书,是2018年的初春,天空依旧飘着雪花,乍暖还寒。周勇患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,这是一种会导致造血功能严重衰竭的血液病。

    血小板的数量决定着周勇的安危,血小板数值一低,凝血功能将受到影响,他会开始出现各种出血症状,吐血、便血、尿血。这是很多不同类型血液病患者都会面对的危机,《内科学》第八版的一组数据显示:有62.24%的急性白血病患者最终死于因血小板减少而造成的出血,其中,87%为颅内出血。而防止出血的方法只有一个——输注血小板。

    这些输入患者体内的血小板也来自于捐献。在我国,根据血液采集方式的不同,献血可分为献全血与献成分血,前者就是我们常见的采集全部血液,而后者则是借助分离仪器,单独采集某一种血液成分,单采血小板便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捐献。

通常,一个正常人的血小板数值应该在100-300单位,而周勇的血小板数值则经常在个位徘徊,这种时候,他每天至少要输一个血小板,以防止颅内出血的状况发生。但不幸的是,颅内出血还是来了。张爱兰握着周勇的脑CT报告,全身不停地抖,又一张病危通知书被放在了眼前,尽管从前签过好几次,但这一次,张爱兰感觉自己已经没了签字的力气。

由于公众认知程度和捐献方式的差异,无偿献血中,选择单采血小板的人数本就有限,再加上血小板的保存期限最长只有五天,无法大量囤积,因此,血小板不足一直是一种常态。

29日,北京市所有三甲医院可以办理互助献血登记的最后一天。一大早,红十字血液中心二楼的血小板采集处门口,病人家属早已在大风中排起了长队,为了争夺一天仅有的300个互助献血名额,队伍中还有孕妇的身影。

该院血液科主任王静波在朋友圈写道,“看到一个个病人家属在走廊里蹲在地上哭,我心如刀绞,眼睛在流泪,心里在流血。”那两天,他们打遍了全国各地的移植电话,想把病人疏散到血液供应充足的城市,但收效甚微,她为此难以成眠,一闭上眼,眼前就有一袋血小板在晃。

但是世界终归是温暖的,无数陌生的善意正悄然往患者身边聚集。全国各地血液中心、中心血站调剂血小板正往北京赶来。截至2月底,河北、山西、湖北、湖南等省向北京调剂了800余单位的单采血小板。山东等其他省份仍在陆续调入血小板和红细胞。

状况有所缓解,但巨大的用血缺口依然存在。根据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310日提供的数据,春节后两周共发放血小板2914治疗单位,日均208治疗单位。而这些血小板,要供给全市176家医院使用。

深冬的血荒期间,有多位医生先后在微博上呼吁公众去无偿献血,尤其是单采血小板。发声的同时,医生们也率先挽起袖子做了示范。令人欣慰,前往各地血液中心无偿献血的脚步声也在悄然壮大。

中华民族的善意正在悄然喷发,不只有是亲人邻里的和睦,更有无数陌生的大爱无疆!

中国无偿献血比率持续攀升,实现了全球罕见的近 20 年连续增长。我国无偿献血人次数和采血量位居全球首位;自愿无偿献血比率达到 96.3%,超过高收入国家 95% 的平均水平!

血液安全水平显著提升,全球仅有 24% 的国家开展了血液核酸检测,我国是其中之一。在血液检测中,人类免疫缺陷病毒(HIV)等病毒初筛阳性率仅为 0.17%,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!

临床合理用血明显改善,临床成分输血率达到 99.6%,超过高收入国家 97% 的平均水平。血液报废率为 5.95%,低于中高收入国家 6.7% 的平均水平!

2018年的冬天已经到来,但是温暖的春天正在无数无偿献血者的手中悄然发芽。(王文超)